截至2024年5月下旬,全国主要市场锡锭社会库存18893吨,较5月上旬增加561吨,增幅3.1%。其中,上海库存为10181吨,较上期增加243吨;广东6358吨,较上期增加308吨;江苏2044吨,较上期持稳;天津130吨,较上期减少50吨,山东180吨,较上周增加60吨。
上海、广东库存变动主要是交割库库存逐步交仓,导致库存大幅增加,上周初锡价低位,下游有一定补货意愿,但整体备库仅补充前期消耗,并未进行大量补库,周尾翘尾行情,下游采购意愿下滑。上周市场交投较为冷清,一是锡价维持高位,下游和终端补货意愿不佳,二是即将进入淡季,下游接单水平有所减少。
那么,今年上半年以来,锡价为何持续走强,并一直维持高位?探究其原因,我们从需求侧和供给侧进行分析——
需求侧。主要在于今年上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有关行业对锡的需求保持稳定,库存不多。有关专家介绍,在我国,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锡焊料上,占比65%,此外还有锡化工、玻璃等,而锡焊料、镀锡板和锡化工品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设备、家电等行业。而这几个方面在上半年的良好表现,为锡的产销提供了可靠支撑。
国泰君安期货研报称,从需求上看,目前锡下游消费进入相对淡季需求,后期或不足以支撑锡价继续快速上行。展望后市,该研报认为,今年三季度末锡价可能维持高位震荡,甚至小幅下行的走势。
供给侧。我们知道,与其他品种相比,国内锡矿相对集中于云南、广西、湖南等地,而海外产地也较为集中,东南亚地区的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生产了大部分的海外锡锭。印尼、马来西亚的锡锭在供给不足的同时,主要进口国家的生产开始恢复,导致整个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于是,海内外精炼锡价格一路上行,现货升水居高不下。
惠誉提供的一份最新报告预测,全球锡矿供应短缺的形势或将持续至今年三季度。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锡矿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2%,惠誉预计,2021-2030年的全球锡矿年平均增长率为1.5%,这将明显低于其他金属的年平均增长率,包括铜(3.8%)、镍(4.5%)、铁(1.9%)和黄金(3.2%)。
分析认为,无论发生什么,有利的价格前景以及对锡精矿供不应求的担忧,会使管理部门更有可能批准这些项目,并继续推进这些更有可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的项目。
来源:本网综合中国有色网、上海有色网、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