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滇中
云南是我国五大磷矿成矿生产基地之一,保有矿石储量31.86亿吨,居全国第2位。产地约36处,
主要分布在滇中地区,资源远景高达223亿吨。昆明附近的滇池周围,更是全省磷资源富集区,
远景储量40亿吨,已成全国最大的磷化工基地之一。
滇中磷矿位于滇池之边,其磷矿资源可称为“中国磷矿之最”,它具有大(储量数亿吨)、稳(分布
和赋存层位稳定)、浅(近于地表,以露采为主)、近(铁路,公路紧靠矿区)、优(品位高、杂质
和有害元素含量低)、易(已开采、选矿和加工流程简单)等特点。
矿床属于浅海—滨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主要有用矿物为“胶磷矿”,伴生矿物为碳酸盐类矿
物白云岩、方解石和硅质矿物石英、玉髓,次要矿物有水云母、高岭石、海绿石、绿泥石
等粘土矿物和少量黄铁矿、褐铁矿等。
2.贵州开阳
贵州属全国磷矿的富矿集中地,已探明的有一定赋存规模的只有开阳、瓮福、织金三
大磷矿基地,品位以开阳最高、瓮福次之。
开阳磷矿,是国内外著名的大型富磷产区。位处黔中腹地,开阳县城西。产区为晚震
旦世陡山沱期的生物化学沉积磷块岩矿床,包括马路坪、用沙坝、沙坝土、极乐、牛
赶冲、两岔河、新坡等矿段。
磷矿分布于洋水背斜两翼,产出稳定,全区面积约85Km2,矿层厚度一般4-7m。全区
P2O5含量超过30%,平均达34.2%,为中国少有的富磷产区,而且不经选矿,即可用
于高浓度磷肥生产。经多年开采后,现富矿占全国保有富矿总量的28%左右。
瓮福磷矿位于贵州省中部的瓮安县和福泉市境内,隶属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
个特大型海相沉积磷块岩矿床。矿区走向长17.5公里,宽2.5~4公里,面积58km2,地
质储量8.2亿吨,其中工业储量5.8亿吨。 矿区被整体划分为白岩矿区和高坪矿区,高坪
矿区以钙镁质磷块岩(简称B型)为主,白岩矿区则钙镁质磷块岩和硅钙质磷块岩(简称A型)并存。
3.湖北宜昌
湖北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但磷矿资源比较丰富,其矿石量30.4亿吨,P2O5量6.8
亿吨,平均品位22.34%,储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资源保有量达30.39亿吨,占全国18%,
居全国第二位。
湖北磷矿主要分布在宜昌-兴山—神农架一线(包含宜昌、兴神、保康3个矿田)和钟祥—南漳
一线这两条磷矿带。
宜昌磷矿区作为国内磷矿基地之一,列中国八大磷矿区第三位,主要分布在夷陵、兴山、远
安三县区交界处,由16个矿床(段)组成。探明磷矿资源储量已超20亿吨,占湖北省总储量54%,
列湖北第一位。其中,2010年发现的远安杨柳矿区初步探明储量达4.29亿吨,磷矿石的平均品
位为25.46%,其中Ⅰ级品矿石量占30%,为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现的单一矿区最大规模磷矿。
此外,保康县磷矿远景储量约10亿吨,探明地质储量3.98亿吨,保有储量3.37亿吨,平均品位
23.64%。位列中国八大磷矿第四位。
4.青海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是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
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格尔木河、柴
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注入该湖。
察尔汗盐湖蕴藏有丰富的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无机盐,是一个以钾盐为主,伴生有镁、钠、
锂、硼、碘等多种矿产的大型内陆综合性盐湖。它有着极为丰富的钾镁盐资源,其储量达500亿吨,
是中国钾镁盐的主要产地,钾肥年产量超过400万吨。湖上现已建有中国最大的年产100万吨的青海钾肥厂。
盐湖自西向东分为别勒滩、达布逊、察尔汗、霍布逊等四个区段,东部的察尔汗和西部的别勒滩
均已开始开采。其中察尔汗区段的主要钾盐矿物是光卤石,其次为钾石岩,杂卤石形态各异,呈
现绒球状、放射球状、针叶状和片状。光卤石分布于粒表和粒间,呈粒状、球粒状、条状和片状。
5.新疆罗布泊
罗布泊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有“生命禁区”之称,但拥有丰富的宝藏。作为世界最大的干盐湖,
罗布泊湖盆蕴藏着丰富的钾盐资源,它面积达10350平方公里,地下钾盐矿共有7层,深达140米,
已探明工业储量2.99亿吨。据地质专家测算,罗布泊钾盐资源的潜在价值超过5000亿元。
罗布泊10350平方公里,分罗北凹地、罗中区、罗东区、老区、新东区、新区和东西台地共八个
区段,从平面角度说,现已详勘的仅为罗北凹地和东台地,而西台地仅进行了普查,另外的5个
区段尚未有时间和精力做勘探。
潜卤层平均厚度14m,孔隙度28.37%,分布面积1300km2;承压卤水层平均厚57m,孔隙度14%,
分布面积1300km2。卤水氯化钾平均品位1.4%,水化学类型为硫酸镁亚型。获得罗北凹地钾盐
(KCl)资源量达2.50亿吨,为超大型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