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磷灰石的浮选过程中,面临多个技术难题,哪些是业内亟需要解决的?
首先,内生磷灰石与白云石、方解石等脉石矿物在表面性质上极为相近,尤其是当它们含有相似的离子(如Ca²⁺)时,表面特性会变得更加难以区分,这种相似性降低了浮选药剂的选择性,使得在浮选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区分和分离这些矿物;
其次,磷矿物和钙质类脉石在矿浆中溶解的组分较高,这些溶解的离子(如Ca²⁺、Mg²⁺等)会显著影响浮选过程。溶解的离子会改变矿物的表面电性和吸附特性,从而影响浮选药剂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降低浮选效果;
第三,传统的脂肪酸类捕收剂(如油酸钠)在浮选中存在选择性不强的问题,它们可能同时吸附在磷灰石和其他脉石矿物表面,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此外,矿浆浓度和搅拌强度对浮选效果有显著影响,浓度过高或过低、搅拌不足或过度都会影响矿粒与气泡的附着能力和浮选效果。
有没有办法可以有效改变现状,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尝试这样来操作:
1、通过物理方法(如筛分、分级等)或化学方法(如絮凝、沉淀等)对原矿进行预处理和脱泥处理,以减少矿泥对浮选过程的影响。预处理还可以改善矿物的解离度和可浮性,为后续浮选创造有利条件;
2、对于复杂矿石,可采用双反浮选工艺,即先反浮选白云石等脉石矿物,再反浮选硅酸盐等其他脉石矿物,最终获得高品位的内生磷灰石精矿。该工艺可在常温、粗粒度条件下进行,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等特点;
3、加入中国选矿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10F磷矿反选捕收剂,对于变质磷灰石的反浮选均有较强捕收性和良好选择性,平均能提高3-7个回率。
LF-10F磷矿反选捕收剂系环化混合脂肪链有机盐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呈灰白色膏状,基本无味;有效活性达75%~85%,PH为9-10,易溶于水,环保产品,使用磷矿抑制剂,在微酸性矿浆下使用该捕收剂600g/t-1000 g/t,直接配成5%-10%的水溶液使用,对硅质、碳质脉石均有捕收效果。
本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