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钨华作为钨华类矿物中的一种,因其特殊的矿物学性质和复杂的赋存状态,在浮选过程中面临显著的技术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细粒级回收率低:微细颗粒易被脉石矿物包裹或形成泥化泡沫,常规浮选设备难以有效分离;
其次,多金属共生干扰:硫化矿与高铁钨华的表面电性差异导致捕收剂选择性差,需优化抑制剂体系;
第三,表面性质复杂导致的药剂吸附困难:高铁钨华的表面羟基和铁氧化物层阻碍捕收剂的有效吸附,需使用可兼具螯合与分散功能的药剂;
除此之外,传统浮选药剂(如砷酸类)毒性高,亟需一种低毒高效的替代品,才能控制成本,减轻环保压力。
有没有更切合实际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1、添加非极性油(如煤油)作为桥联介质,促进微细颗粒团聚。某实验研究表明,采用载体浮选(以粗粒黑钨矿为载体)可将-5μm高铁钨华回收率提高至75%;
2、先通过摇床预富集粗粒高铁钨华,再对细粒级进行浮选。同时,可利用高铁钨华的弱磁性,通过高梯度磁选预分离硫化矿,减少浮选干扰。某案例中,磁选预处理后浮选精矿品位提升至WO₃ 65%;
3、采用改性淀粉或腐植酸抑制脉石矿物,可减少毒副作用。例如,某选厂采用羧甲基纤维素(CMC)抑制方解石,精矿品位提高12%;
4、加入螯合捕收剂,如羟肟酸类药剂(如苯甲羟肟酸)可与Fe³⁺形成稳定螯合物,有助于提升高铁钨华表面疏水性;
5、加入中国选矿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35H型活化剂(含氨基羧酸基团)优先活化铜钨华表面金属位点,结合油酸钠-塔尔油复合捕收剂,形成致密疏水膜,捕收效率提升30%,在保证精品位上,平均能提高2-5个金属回收率。
LF-35H型活化剂系异构基团支链砜胍咪的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呈淡黄色液体状,通过配位键选择性结合矿物表面金属离子,可增强捕收剂定向吸附,与16型、30型、39型药剂配合效果更好,一般富集比在15-25倍左右,可直接使用分段加入,用量为200-800g/T。
本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