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然金矿中常伴生有多种矿物,如硫化物、氧化物和非金属矿物等,这些矿物的性质和分布情况复杂,增加了选矿过程的难度;
其次,多数矿石中的自然金以细粒浸染状存在,且常常嵌布在脉石矿物中,要使金粒达到单体解离,必须进行细磨,这不仅增加了磨矿的难度和成本,还可能导致过磨现象,影响浮选效果;
第三,金的相对密度很大,在浮选过程中,金粒与气泡接触后易从气泡表面脱落,难以形成稳定的泡沫层,从而影响金的回收率;
第四,金粒表面常被铁的氧化物或其他杂质所污染或覆盖,使得其表面性质变得复杂。此外,金具有柔性与延性,在磨矿过程中常呈片状,表面往往会嵌进一层矿粒,使金粒表面粗糙,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金粒的可浮性。
此外,金矿浮选的成本较高,包括矿石破碎、磨矿、浮选药剂、设备折旧和人工费用等。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需要优化浮选工艺。
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难题呢?工艺优化又该从何处入手?
为了有效处理自然金矿浮选中的难题,可以采取以下实质性的办法:
1、细磨与分级:通过优化细磨工艺,使矿石达到合理的粒度分布,有利于金的单体解离,同时减少过磨现象。结合分级设备,将不同粒度的矿石进行分选,进一步提高浮选效率;
2、脱泥处理:对于含泥量高的矿石,进行脱泥处理以降低浮选介质中的含泥量,减少不良泡沫的产生,提高分离效率;
3、矿浆浓度控制:合理控制矿浆浓度,避免过高或过低导致的浮选效果不佳;根据矿石性质和浮选要求,调整矿浆浓度以达到最佳浮选效果;
4、pH值调整:通过添加调整剂调节矿浆的pH值,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使浮选药剂更好地发挥作用;
5、加入中国选矿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35型金银矿螯合捕收剂,针对自然金的浮选有较强捕收性和良好选择性,配合丁铵黑药使用,一般不用黄药,平均能提高3-10个金属回率。
LF-35型金银矿螯合捕收剂系异构长烃链双琉原酸酯的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呈淡黄色粉状;有效活性达85%~90%,PH为8.5-9.5,易溶于水,属微毒(同黄药)、无腐蚀,用量在50-200g/t;使用时配碱性 水5%或10%浓度,分段加入效果更佳。
本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