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月中旬起,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锡价经历了一轮显著调整,从每吨28.5万元的高位滑落至23.8万元。近期,美国经济领域的就业与制造业数据疲态尽显,市场普遍预期经济衰退风险加剧。加之当前正值消费淡季,锡锭的社会库存消化进程明显放缓,对锡价构成了显著的下行压力。然而,随着价格走低,下游部分企业出于补充库存的考虑,促使锡价在八月份有所回暖。
进入九月,锡价在国内外市场均展现出高位波动的态势,上海市场周跌幅达到1.56%,而伦敦市场则小幅收红。此间,国内政策面的积极信号有效提振了市场投资信心,国内股市的强劲上扬也为包括有色金属在内的多个板块带来了正面效应。
从贸易数据来看,今年前八个月,我国精锡进口量同比缩减40.4%至1万吨,而出口量则逆势增长31.9%至1.1万吨,导致精锡净出口量大幅收窄至1051吨。值得注意的是,九月缅甸佤邦遭遇强降雨灾害,邦康至勐波口岸的交通要道严重受损,自9月10日起已暂停运输,具体恢复时间尚不确定,这一突发情况已对我国从缅甸进口的锡矿量造成直接影响。
在需求侧,八月沪锡价格的显著攀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终端用户的采购积极性。特别是光伏行业,其订单恢复情况并未如预期般强劲,进而拖累了八月下游焊料企业的总体产量。供应端方面,缅甸锡矿生产仍未恢复,1-8月锡矿进口量累计同比减少32.71%,且缅甸出口征税政策的调整也预示着即便复产,出口量也将受限。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锡市场供给端的不稳定性加剧,冶炼厂加工费用再度被压缩,云南等地部分厂家已面临原料短缺困境,八月产量环比减少。
国内精炼锡产量同样呈现出环比下降的趋势,锡矿供应紧张的局面开始浮现。据Mysteel最新调研,2024年8月精锡产量为14555吨,环比减少3.66%,同期国内冶炼厂开工率也下滑至58.2%,环比降幅达3.64%。这一变化标志着供应端的紧张态势正由矿源端逐步传导至冶炼环节。市场深入调研指出,云南地区矿石供应紧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锡矿库存处于低位。不过,鉴于国内主要锡冶炼厂正步入传统检修周期,预计在未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将集中进行原料采购,因此短期内锡锭产量或可维持稳定,但从中长期来看,产量减少的风险不容忽视。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随着下半年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复苏预期的增强,以及全球锡库存达到峰值后加速消化的趋势,加之冶炼高开工率下暴露出的供应瓶颈,需求增长将为锡价上行奠定坚实基础。长期来看,考虑到国内外锡增量项目较为有限且不确定性较高,而需求端有望在AI技术赋能、汽车智能化趋势以及光伏行业高景气度的推动下持续增长,锡市场的供需格局有望持续向好。
来源:证券时报、新浪财经、金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