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以来,全球锌市场呈现显著的内外分化格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锌价从2700美元/吨起步,强势突破3000美元关口,创下年内新高。相比之下,国内锌价表现相对疲软,虽在八月中旬短暂触及2.28万元/吨,但多数时间在2.2万-2.25万元/吨区间震荡。截至八月下旬,这种分化态势仍在持续。
加工费市场同样出现分化。进口矿加工费已反弹至110美元/矿吨以上,显著超越年初基准;而国产矿加工费则回落至3850元/吨左右。这种分化主要源于极端的沪伦比值:进口亏损促使冶炼企业转向国产矿采购,推高国内矿源紧张程度;同时,进口矿为维持综合收益,只能通过提高加工费来弥补进口亏损。业内专家预期,在沪伦比值改善前,这种分化趋势仍将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锌原料联合谈判小组近期发布的指导价显示,行业对进口矿加工费继续上行已形成共识。2025年四季度前的进口锌精矿采购指导价区间设定在120-140美元/干吨,这为未来市场走向提供了重要参考。
供应端呈现复杂态势。八月国内锌矿山产量37万吨,同比微增3%,但仍受季节性因素制约。随着气候条件改善,九月产量有望小幅回升。尽管进口亏损显著,七月的锌精矿进口量仍创历史新高,八月虽略有回落,仍保持高位。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内精锌产量呈现强劲增长。多家机构数据显示,八月精锌产量达62万吨,同比增速高达28%,刷新历史纪录。这种增长完全抵消了锌锭进口量的下滑,成为压制国内锌价的关键因素。统计数据显示,七月以来锌锭进口量已从月均3万吨降至2万吨左右,但国内产能的充分释放确保了总体供应充裕。
需求端则持续承压。八月份锌消费进入传统淡季,仅镀锌铁塔领域需求相对稳健。主要锌加工领域的产能利用率普遍下滑,实际消费量环比下降2%,同比降幅达5%。宏观数据同样佐证了这一趋势: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同比显著下滑,新兴领域如光伏、风电的新增装机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
当前锌市场面临多重力量博弈。一方面,基本面因素偏空:矿产供应增长、加工费反弹、国内产量创新高,叠加需求疲软,构成下行压力。但另一方面,宏观环境改善与海外库存持续去化,为市场提供支撑。历史数据显示,当前锌价仍处于中高区间,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
市场分析认为,LME库存变化将成为未来走势的关键观测指标。在海外库存去化趋势未扭转前,锌价难以出现趋势性下跌。而一旦库存拐点出现,叠加国内供需矛盾,市场可能面临新的调整压力。这种复杂的多空因素交织,使得锌市场在短期内将继续保持震荡格局,内外分化的现象或将持续。
来源:本网综合中国有色网、五矿有色、中国有色金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