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镍市场正经历着复杂的多空力量博弈。进入下半年以来,镍价波动幅度持续收敛,呈现出显著的区间震荡特征。展望第四季度,随着印尼矿端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加上全球流动性环境可能转向,镍价的驱动逻辑正逐步强化,预计主力合约核心波动区间位于11.8万至13.0万元/吨之间。
作为全球最大的镍资源国,印尼的供应动态深刻影响着市场神经。该国通过RKAB采矿配额制度实现对资源投放节奏的调控,这一机制的实际审批进程与透明度却屡受质疑。其变动不仅反映出政策执行的前后不一致,也直接触发了产业链对原料保障的担忧,部分冶炼企业已着手提前储备矿石。
深入观察可知,印尼政府调控供应格局的背后存在多重考量。一方面,该国冶炼产能多由外资主导,而矿山资源则主要掌控在本土企业手中,这种结构性差异促使官方通过配额管理来平衡各方利益。另一方面,随着高品位资源逐渐消耗,印尼镍矿整体品质呈现下滑趋势,政府有意通过控制开采强度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尽管近年来中印尼两国镍产能持续扩张,导致行业自2023年起转入供应过剩阶段,但成本支撑效应依然存在。2024年镍价已触及印尼火法冶炼工艺的成本线,该部分产能规模庞大且成本分布集中,在当前矿石价位下对应约12.5万元/吨的水平,构成了市场的重要支撑基础。

从原料结构来看,尽管低成本MHP(氢氧化镍钴)工艺具有竞争优势,但在中短期内仍难以完全替代高冰镍的地位。据测算,中国与印尼的电积镍及硫酸镍生产对中间品的年需求量超过75万金属吨,而当前MHP的实际供应量仅约50万金属吨,供需之间仍存明显缺口。这意味着作为边际供应来源的火法高冰镍一体化产能,其成本支撑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仍将有效。
需求侧的表现则呈现分化态势。合金与电镀领域作为精炼镍消费的主力,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节奏。更为关键的是,占镍消费主要份额的不锈钢行业正面临严峻挑战。以往“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终端消费表现疲软,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对隐性库存的担忧持续存在。
综合来看,镍市场正面临矿端不确定性与刚性成本支撑并存的复杂局面。虽然需求侧缺乏强劲驱动,但供应端的结构性矛盾仍为市场提供了支撑基础。预计未来行情或将呈现脉冲式波动特征,上方空间主要取决于印尼矿政演变及企业配额获取进度。短期来看,沪镍主力合约预计将延续偏强震荡格局。
来源:本网综合中国有色网、金瑞期货、方正中期、中国有色金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