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金矿广泛分布于河流、海岸等冲积层中,具有露天开采成本低、无需复杂井下作业的优势。其金颗粒多呈游离态,可通过重力分选等物理方法直接提取,降低了初期投资门槛。尽管浮选技术在砂金矿处理中具有高回收率优势,但仍面临不少挑战,主要表现为:
首先,细粒金回收效率低:砂金矿中金颗粒常小于0.1毫米,甚至呈微米级,传统浮选因气泡-矿物接触面积不足导致回收率下降。例如,细粒金易被脉石矿物包裹或随矿浆流失;
其次,复杂矿物共生干扰:砂金矿常与石英、磁铁矿等伴生,矿物表面性质差异小,浮选选择性差。硫化金与氧化金混合时,药剂需兼顾多相反应,配比难度大;
第三、矿浆参数控制敏感:矿浆浓度、pH值、搅拌强度等参数的微小偏差会导致浮选泡沫稳定性下降。高浓度矿浆易引发矿物团聚,低浓度则药剂分布不均、
再加上传统浮选药剂(如氰化物)存在环境污染风险,且新型环保药剂的研发成本高、周期长,给整个浮选造成不少困扰。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有效解决吗?
不妨考虑通过这些方式加以处理:
1、采用“重选预富集+浮选精炼”流程,可优先对含粗粒金的矿石先以离心机回收粗金,再对尾矿进行浮选,综合回收率可提升8-10个点;
2、对嵌布粒度不均的矿石,考虑采用“粗磨-浮选-再磨-精选”流程,减少过磨导致的矿物泥化,通过这种操作,有助于将精矿品位提升约5-10g/t左右;
3、针对硫化-氧化混合矿,采用“黄药+硫脲”协同捕收剂,通过调整pH值至弱碱性(8.5-9.5),实现硫化金选择性浮选;
4、加入中国选矿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35J型金银矿专用捕收剂,对砂金矿浮选均有较强捕收性和良好选择性,配合丁铵黑药使用,一般不用黄药。平均能提高3-5个金属回率。
LF-35J型金银矿专用捕收剂系异构长烃链双琉原酸酯的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呈淡黄色粉状,见空气变成红色,微有黄药味;有效活性达85%~90%,PH为8.5-9.5,易溶于水,属微毒(同黄药)、无腐蚀,用量在50-200g/t;使用时配水5%或10%浓度,分段加入,配合35型活化剂效果更佳。
本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