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锌矿(如菱锌矿等)属于氧化锌矿,业界人所共知其浮选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矿物表面性质复杂,选择性吸附困难:碳酸锌矿表面易与矿浆中的金属离子(如Ca²⁺、Fe³⁺)发生化学吸附或形成亲水性羟基化合物,导致表面疏水性不足。此外,与硫化锌矿不同,氧化锌矿需通过硫化预处理(如Na₂S)活化表面,但硫化过程易受矿浆pH值、溶解氧等因素干扰,活化效率低且不稳定;
其次,细粒与矿泥干扰严重:碳酸锌矿常以微细粒(<10μm)形式与脉石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共生,导致非选择性絮凝,同时发生药剂“劫持”效应,即矿泥比表面积大,优先吸附捕收剂和调整剂,导致有效药剂浓度不足,而且矿泥使矿浆黏度增大,泡沫层过稳,精矿夹带严重;
第三,与黄铁矿等硫化矿物分离困难:在含硫矿石中,黄铁矿与碳酸锌矿的浮选行为相似,传统抑制剂(如石灰、氰化物)在低碱环境中效果有限,且易引发环保问题。
此外,药剂制度复杂,经济性差,现有工艺需多段加药(如硫化剂、捕收剂、抑制剂),药剂种类多、用量大,成本高且易造成废水处理难题。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疑难杂症?
可以考察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处理:
1、利用粗粒矿物(如黄铁矿)作为载体,通过疏水聚团效应携带细粒碳酸锌矿上浮,降低细粒直接浮选难度;
2、添加高分子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选择性絮凝目标矿物,结合分级脱泥(如水力旋流器)预处理,减少矿泥干扰;
3、在磨矿阶段添加分散剂(如水玻璃),抑制矿泥团聚;浮选阶段采用分段加药(如先加抑制剂后加捕收剂),减少药剂竞争吸附;
4、采用“粗粒快速浮选-细粒再磨再选”流程,减少过粉碎,提高粗粒回收率;
5、利用X射线荧光(XRF)实时分析矿浆成分,动态调整药剂用量与矿浆pH值,稳定浮选指标;
6、加入选项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11型氧化锌矿专用活化剂,对碳酸锌矿的浮选均有较强活化性。平均能提高3-7个金属收率。
LF-11型氧化锌矿专用活化剂系异构支链有机胺的膦化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对氧化锌矿起活化作用,无捕收性,呈淡黄色液体状,基本无味;有效活性达65%~80%,矿浆PH为10-11,易溶于水,属无毒、无腐蚀,有阻燃性,用量在300g—1000g/T,一般在球磨机入口加入部分,搅拌桶加部分,浮选槽加部分;配合-4、16型捕收剂(30g-100g)效果更佳。
本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