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氢氧化铁浸染的难浮选氧化铅矿在浮选过程中面临多重技术难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表面污染与矿泥覆盖:氢氧化铁以胶体或微细颗粒形式包裹氧化铅矿物表面,形成物理或化学吸附层,阻碍捕收剂与目标矿物的直接接触,导致浮选活性降低。同时,氢氧化铁的高比表面积会吸附大量浮选药剂,增加药剂消耗并破坏矿浆环境稳定性;
其次,矿浆pH敏感性:氢氧化铁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和表面电荷状态差异显著,若矿浆pH控制不当,氢氧化铁可能重新沉淀或形成稳定胶体,进一步恶化浮选环境,影响氧化铅矿的硫化效果(如硫化钠的吸附效率);
第三,选择性分离困难:氢氧化铁与氧化铅矿的相似表面性质(如亲水性)导致浮选过程中难以实现选择性分离。此外,氢氧化铁的存在可能激活脉石矿物(如方解石、石英),加剧浮选泡沫的稳定性问题,降低精矿品位。
同时,氧化铅矿需通过硫化生成硫化膜以提高可浮性,但氢氧化铁会与硫化剂(如硫化钠)反应生成FeS等化合物,消耗硫化剂并降低硫化效果。传统分段硫化法难以精准控制硫化剂用量,导致矿浆pH波动,进一步抑制目标矿物浮选。
有哪些有效办法可以妥善处理这类难题吗?
从专业角度,建议可以尝试:
1、选择性脱除氢氧化铁:采用弱酸浸出(如稀硫酸或柠檬酸)溶解表面氢氧化铁,避免过度破坏氧化铅矿物结构。结合分散剂(如六偏磷酸钠、聚丙烯酸)抑制氢氧化铁再团聚,减少对目标矿物的覆盖;
2、通过在线监测系统实时调整pH,将矿浆维持在弱酸性至中性范围(pH 6-7),抑制氢氧化铁胶体形成,同时优化硫化钠的吸附效率;
3、采用“硫化钠+中性油+分散剂”组合,分段添加硫化剂以减少无效消耗,中性油强化粗粒矿物的捕收,分散剂则削弱氢氧化铁对药剂和矿浆流变性的影响;
4、通过磁选-浮选联合工艺,若氢氧化铁具有弱磁性,可通过高梯度磁选预处理分离部分含铁矿物,降低后续浮选负荷;
5、加入中国选矿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30型氧化铅矿螯合捕收剂,对于这类难浮选矿石有较强捕收性和良好选择性,有效活性可达85%~90%。
LF-30型氧化铅矿螯合捕收剂系异构化支链有机奎啉酮的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呈酱色液体状,基本无味道,矿浆PH8.9-9.5,硫化后用量在100g-300g/T,配合11、AQ、35Q型捕收剂(100g-200g)效果更佳,使用时配水20%或50%浓度,分段加入。
本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