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位氧化锡矿(通常指锡品位>1.0%的矿石)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但在实际浮选过程中却面临着一系列特殊技术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高品位矿床经多世代地质作用常形成极细嵌布特征(-20μm粒级占比>40%),导致常规浮选矿浆中锡石颗粒易受质量效应影响。当锡石粒度小于10μm时,其质量不足以克服矿浆湍流扰动,气泡-颗粒碰撞效率急剧下降至不足20%,造成高品位矿中细粒锡石的严重流失;
其次,微细颗粒存在表面能骤增现象,比表面积可达中粒级的10倍以上,导致其表面活性位点密度异常升高。这一特性使细粒锡石更易与矿浆中难免离子(如Ca²⁺、Fe³⁺等)发生异相凝聚,形成亲水性絮团。同时,细粒锡石在湍流场中获得的动能难以突破气泡表面水化膜屏障,致使三相接触角形成概率显著降低;
第三,高品位氧化锡矿常与特定脉石矿物紧密共生,形成复杂的矿石结构,对浮选分离造成严重干扰;
此外,还有传统捕收剂的局限性。广泛使用的脂肪酸类(油酸、氧化石蜡皂)及胂酸类药剂存在严重缺陷。脂肪酸在pH>7时解离度剧增,与Ca²⁺、Mg²⁺形成稳定螯合物,导致非选择性吸附;胂酸虽具较高选择性,但其毒性(As含量>30%)违反绿色选矿原则,已被多国禁用。更关键的是,这两类药剂的空间构型与锡石表面Sn⁴⁺晶格间距匹配度不足,单个捕收剂分子仅能占据1-2个金属位点,吸附能常低于50 kJ/mol,在湍流剪切力下易脱附。
有哪些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手段:
1、通过深度矿浆调控优化锡石浮选环境,解决微细粒级和复杂脉石干扰问题。比如,可采用两段旋流分级(一段d₅₀=20μm,二段d₅₀=5μm)预先脱除次生矿泥,结合高分子分散剂(如聚丙烯酸接枝淀粉)抑制细泥团聚;
2、针对高品位但嵌布不均的矿石,采用浮选预富集+离心重选精选的创新流程,可通过浮选脱硫脱泥,获得锡粗精矿,再经离心机精选,最终精矿品位提升至较大幅度;
3、对含铁量高的氧化锡矿(Fe₂O₃>25%),采用弱还原焙烧(600-650℃)使赤铁矿转化为磁铁矿,再通过弱磁选预抛尾(场强0.3T)。磁选精矿经稀酸(H₂SO₄ 5%)浸出溶解表面铁膜,暴露新鲜锡石表面。云南某锡矿应用该技术后,浮选给矿锡品位从1.2%提升至4.5%,酸耗仅8kg/t矿;
4、加入中国选矿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58X型氧化锡矿络合捕收剂,这种捕收剂因其特殊的孤对氮结构和高效的螯合作用,可以在不使用硫化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浮选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添加的药剂量必须严格控制,以免过量导致负面影响。
LF-58X型氧化锡矿络合捕收剂主要呈红色或粉红色粉状,一定的味道;有效活性达85%~90%,用量在300g—400g/T,配合苯甲羟肟,效果会更好。
本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