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选矿药剂网讯 近日,一批来自缅甸的氧硫混合锑矿在中国选矿药剂网实验室成功实现高效浮选,标志着复杂锑矿资源利用技术取得重要突破。该矿石平均品位1.97%,因氧化锑与硫化锑共生、脉石组成复杂,一直被行业视为极难处理的矿石类型之一。
据检测,该矿中氧化锑占比高达65%–70%,硫化锑约占30%–35%。氧化锑颜色偏白、可浮性差,若仅回收硫化锑、废弃氧化部分,将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此外,矿石中含硫量高、石英与钙石含量大,进一步增加了分选难度,易导致精矿品位低下、回收率不理想。
面对这一挑战,研发团队通过大量实验比对多个技术方案,最终开发出一套创新的“氧硫混选”工艺。该工艺在实现硫化锑与氧化锑同步浮选的同时,显著降低选矿成本,相比传统两次浮选方式,成本节约近三分之一。
项目负责人表示,该矿石最大的技术瓶颈在于氧化锑与石英的电性相近,传统抑制剂难以实现有效分离:“抑制石英的时候,锑矿也被抑制;提高锑的回收,石英又跟着上浮。”为破解这一矛盾,团队研发并使用了一种新型抑制剂——“33型石英专用抑制剂”,该药剂易溶于水、用量低,且选择性好。再配合适量水玻璃,可高效抑制石英而无碍锑的回收。
在活化方面,实验采用“35H型锑金银螯合活化剂”,该药剂仅对金属矿物起活化作用,有效避免了对非金属脉石的误活化。捕收阶段则联合使用Sb型氧化锑螯合捕收剂、16S型氧化锑螯合专用捕收剂、30B0型氧化锑金银螯合特效捕收剂等多种捕收药剂,显著提升了对氧化锑的捕获能力与选择性。
此外,硫化钠的添加与控制成为工艺另一关键。该药剂可活化氧化锑,但会对硫化部分产生抑制,因此其用量、加药节点和时机需极为精确。通过系统试验,团队最终明确了其最佳应用条件,使整体浮选效率大幅提升。
最终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使锑精矿品位稳定处于40%–45%,尾矿品位降至0.3%–0.35%,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回收。
该项技术不仅适用于原生矿,对于低品位冶炼渣、尾矿再选等也具有推广价值。尽管国内类似矿石较少,但该成功案例所采用的药剂配伍与工艺思路,可为国际同类难选锑矿提供重要技术参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