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脉型金矿作为黄金资源的重要载体,其浮选技术面临多重复杂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金矿物嵌布粒度微细,解离不充分:石英脉型金矿中的金常以微细粒浸染状分布,需要将矿石磨至极细(例如-200目,即粒度小于0.074毫米)才能使金矿物单体解离。这不仅导致磨矿能耗极高,也容易因泥化影响后续浮选效果。河南庙岭金矿在技术改造前,就曾因磨矿细度不足,导致选矿回收率偏低;
其次,矿物组成复杂,砷干扰突出:当金与毒砂等含砷矿物紧密共生时,会形成“高砷难处理金矿”。由于毒砂与黄铁矿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物化性质高度相似,浮选分离难度极大。砷元素若进入金精矿,将在后续冶炼环节造成严重的环保压力和产品质量问题;
第三,石英脉石干扰严重,选矿成本高昂:石英作为主要脉石,其含量可高达60%-90%。它的高硬度特性使得磨矿环节的电耗和设备磨损非常显著。在浮选时,为防止石英上浮影响精矿品位,又需投加大量抑制剂,这些都直接推高了选矿成本。
此外,石中的绢云母、绿泥石等硅酸盐矿物以及细磨产生的次生矿泥,会覆盖在有用矿物表面,阻碍捕收剂的作用。同时,它们会增大矿浆粘度,恶化浮选环境,导致精矿回收率和品位双双下降。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才能有所改变,得到更为理想的浮选指标呢?
可以从这些角度进行实操:
1、为解决微细粒金解离不充分和过磨泥化问题,核心是精确控制磨矿细度并强化分级效率。实践表明,将一段一闭路磨矿升级为两段两闭路系统是有效手段。该系统能实现对粗粒产品的再磨,确保目的矿物充分解离的同时,避免合格的细粒级产品过磨;
2、实现黄铁矿与毒砂高效分离是处理石英脉型高砷金矿的关键。工艺上,采用多段、高效的浮选流程至关重要。例如,将传统的“一粗三扫三精”流程与浮选柱等高效分选设备结合。浮选柱因其富集精度高,特别适合从复杂矿物中提纯金精矿并降低砷含量;
3、对于旨在综合回收高纯石英砂的矿山,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必须去除的有害杂质。研究发现,利用钾离子(K⁺) 可作为“分子开关”,在浮选中选择性抑制透明石英,使富含流体包裹体的不透明石英上浮,从而实现二者分离;
4、采用中国选矿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35型金银矿螯合捕收剂,配合丁铵黑药使用,可让浮选有较强捕收性和良好选择性,平均能提高3-10个金属回率。
LF-35型金银矿螯合捕收剂系异构长烃链双琉原酸酯的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呈淡黄色粉状;有效活性达85%~90%,PH为8.5-9.5,易溶于水,属微毒(同黄药)、无腐蚀,用量在50-200g/t;使用时配碱性 水5%或10%浓度,分段加入效果更佳。
本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