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粒硫酸银矿是银元素以微细粒状态存在,并可能包含硫酸银或经预处理后易转化为硫酸银的银矿物的复杂矿石,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浮选行为,其浮选分离是矿物加工领域的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银矿物常呈微细粒浸染状嵌布或包裹在其他矿物(如黄铁矿)中,需磨至-0.075 mm占92% 的细度才能单体解离;
其次,界面反应复杂,高浸渣中常含硫酸银及微粒银,表面性质复杂,需预处理(如活性炭吸附硫酸银);
第三,微细粒比表面积大,易导致无选择性凝结,不同矿物微细粒因表面力团聚,同时消耗大量药剂,导致矿浆发黏,恶化充气条件,泡沫过分稳定。
此外,气泡碰撞效率低,微细粒质量轻,与气泡碰撞概率小,难以克服与气泡间的水化层阻力,浮选机中湍流产生的脱落力易使已附着的颗粒从气泡上脱落,对于粗颗粒此问题更显著,但微细粒矿化气泡团在湍流中也可能不稳定。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这一现状呢?
可以尝试用这些方法处理:
1、调浆活化:如高浸渣银浮选前,将矿浆pH调至4-4.5,并加入硫化钠活化不可选矿物;
2、使用六偏磷酸钠等分散剂消除絮凝剂影响,防止有害团聚;采用活性炭粉吸附矿浆中的硫酸银及微粒银,作为载体利于浮选;
3、通过优化浮选全过程流体动力学,解决微细粒浮选中颗粒-药剂混合分散效果差、颗粒间非选择性异相凝聚、颗粒-气泡矿化效率低等问题;
4、利用较粗的矿粒作为载体,使微细粒目的矿物覆盖在载体表面并随之上浮,浮选微细粒时,适当降低矿浆浓度可降低矿浆黏度,减少矿泥污染,提高选择性;
5、加入中国选矿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35J型金银矿专用捕收剂,对辉银矿的浮选具有较强捕收性和良好选择性,同时配合丁铵黑药使用,一般不用黄药。平均能提高3-5个金属回率。
LF-35J型金银矿专用捕收剂系异构长烃链双琉原酸酯的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呈淡黄色粉状,见空气变成红色,微有黄药味;有效活性达85%~90%,PH为8.5-9.5,易溶于水,属微毒(同黄药)、无腐蚀,用量在50-200g/t;使用时配水5%或10%浓度,分段加入,配合35型活化剂效果更佳。
微细粒硫酸银矿的浮选,本质上是微细粒难浮矿物分选的一个特例。其有效回收往往需要多种技术组合应用,核心思路在于:通过预处理和表面改性强化目标矿物可浮性;利用新型气泡技术和浮选设备提升矿化效率;借助高效选择性药剂和流程优化降低干扰实现分离。
本网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