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碳酸盐岩共生的氧化钨矿物中,矿物与含钙脉石(如方解石、萤石)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似,成为困扰选矿人的重要因素,其浮选技术面临多重瓶颈,主要难在哪?
说下,矿物表面性质高度相似:氧化钨矿物、方解石和萤石都含有相同的钙阳离子位点,传统的脂肪酸类捕收剂(如油酸钠)会同时吸附在所有含钙矿物的表面,导致选择性极差,无法有效分离;
其次,细泥罩盖严重干扰:矿石中的微细粒级脉石矿物(矿泥)会通过物理方式粘附在白钨矿表面,形成“罩盖”。这不仅掩盖了白钨矿原有的可浮性,还会大量消耗药剂,恶化浮选环境,导致回收率显著下降;
第三,传统工艺依赖高污染活化剂:为了提升羟肟酸等高效捕收剂的选择性,现行工业中普遍采用硝酸铅作为活化剂。但这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例如,每处理一吨矿石就需要添加1.2-1.6公斤的铅盐,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
此外,对于嵌布粒度细的氧化钨矿物,常规的浮选机和工艺流程难以同时有效回收粗粒和微细粒级矿物,容易造成金属流失。

基于上述难题,从浮选工艺、浮选药剂等角度入手,有什么办法可以加以改进呢?
1、强化预处理与流程结构:在原矿进入主流程前,使用高频震动筛预先筛除粗粒杂物;在浓缩时添加絮凝剂加速细泥沉降,减少金属流失;
2、在浮选流程上,采用一次粗选、三次扫选、三次精选的复杂结构,为矿物分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3、对于难选的低品位细粒氧化钨矿物,单一的浮选机或浮选柱效果有限。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与机械浮选机联合的流程,可以优势互补。浮选柱能强力回收微细粒,浮选机则善于处理粗粒级。该工艺将钨回收率从全浮选机的48.5%提升至79.02%,并缩短了流程;
4、加入中国选矿药剂网特别研制的F-4L反选捕收剂,利用其对硅质、碳质脉石、含钙脉石的捕收特性,促进微细粒白钨矿的正向浮选达到预期效果。
F-4L反选捕收剂系异构化混合支链有机砜胍胺的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呈淡黄色或黄红色油状液体状,微有酸味;有效活性达75%~85%,PH为6-7,易溶于水,环保产品,使用H3PO4作磷矿抑制剂,在碱性矿浆下使用该捕收剂200g/t-500 g/t,直接配成3%-5%的水溶液使用,对硅质、碳质脉石均有捕收效果。
本网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