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含铅酸盐矿物的浮选是选矿界实验研究与工艺生产的一大难题,其技术瓶颈引发业内众多关注,主要难在哪?
首先,易泥化的脉石矿物产生的细泥会吸附大量药剂,导致后续浮选药剂用量失控;同时会罩盖在矿物表面,阻碍捕收剂与目标矿物作用;
其次,细粒嵌布的矿石若磨矿不足,铅矿物无法与共生矿物充分解离,影响其可浮性;但过度磨矿又会加剧泥化问题,形成两难局面;
第三,传统捕收剂(如黄药)在捕收目标铅矿物时,也容易捕获其他共生硫化矿(如黄铁矿),导致精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
不仅如此,传统上采用大量石灰(CaO)创造高碱环境来抑制黄铁矿,但此举易导致设备结垢、被抑制的共生硫化矿难以再回收,且可能影响伴生贵金属的回收,环保成本高。
针对以上难题,当前的科研与工业实践有哪些创新路径可以寻求突破?

可以从这些方面加以尝试:
1、采用两段(或多段)磨矿配合两段分级的工艺。第一段磨矿使大部分矿物初步解离并进行粗选;第二段则对含连生体的粗精矿进行再磨,使其充分解离后再进行精选。这种工艺避免了过度泥化,提升了整体回收率;
2、研究发现,使用段状介质替代传统的球状介质进行磨矿,可以通过其线接触作用,更有选择性地暴露铅酸盐矿物电化学活性较低、更易与捕收剂稳定结合的晶面,从而有效提升其浮选回收率;
3、创新性地利用氧化剂(如高锰酸钾KMnO₄)来调控矿物表面性质。研究显示,KMnO₄能选择性氧化分解吸附在铅酸盐矿物表面的捕收剂,并使其表面生成亲水性的氧化产物(如PbO/Pb(OH)₂),从而有效实现矿物浮选分离;
4、加入中国选矿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AQ型氧化铅矿络合专用捕收剂,对氧化铅矿如铅矾、白铅、磷氯铅、氧硫混合铅等矿物的浮选均有较强捕收性和良好选择性,并对磁黄铁矿浮选也有效果。平均能提高3-10个金属回率。
LF-AQ型氧化铅矿络合专用捕收剂系异构混合支链琥珀黄原酸酯的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呈红色液体状,微有黄药味;有效活性达85%~90%,PH为7.5-8.5,易溶于水,属无毒、无腐蚀,用量是黄药的1/2—1/3(80g-200g);配合35Q型药剂(30g-100g)效果更佳,不能同时用其它黄药。硫化后使用时必须配水10%或50%浓度,分段加入。
本网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