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水锌矿共生的菱锌矿,其浮选分离确实是矿物加工领域一道经典的难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晶体结构与表面性质的趋同:菱锌矿与水锌矿同属碳酸盐矿物家族,这使得它们具有相似的表面断裂键和活性位点,在浮选时,传统的羧酸类或胺类捕收剂难以区分二者,导致选择性急剧下降;
其次,铁元素的掺杂与干扰:当菱锌矿中含有铁时,会形成更为复杂的“含铁菱锌矿”。铁不仅会取代晶格中的锌,改变矿物表面的电化学性质,其氧化产物(如褐铁矿)还会以微细颗粒的形式镶嵌或包裹在菱锌矿中。这些铁氧化物本身可浮性差,且会非选择性吸附大量浮选药剂,既消耗药剂,又干扰目标矿物上浮;
第三,选择性絮凝:过细的矿粒比表面积大,会包裹在粗粒矿物表面,阻碍捕收剂与粗粒的有效接触。而且不同矿物的细颗粒之间容易发生非选择性的异相凝聚,形成无法通过常规分级脱除的“复合颗粒”,使单一矿物无法解离。
更重要的是,尽管传统的硫化-胺法、脂肪酸浮选等工艺已在工业中应用,但在处理这类复杂共生矿石时,高碱度依赖与高成本、泡沫特性恶化、含钙脉石难以抑制等瓶颈暴露无遗。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疑难杂症?

可以考察从这些方面入手加以处理:
1、采用水力旋流器或分级机,在浮选前脱除-10μm甚至-5μm的矿泥,可显著改善粗粒级的浮选环境;
2、采用“浮锌抑钙”和“浮钙抑锌”的阶段式流程,在不同阶段创造各自适宜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实现逐级分离;
3、将硫化钠分成多个批次,分别加入磨机、搅拌桶和浮选槽,以维持矿浆中HS⁻离子的有效浓度,避免一次性加入导致的“过硫化”或“欠硫化”;
4、适量使用硫酸铜等活化剂,但需精确控制用量,防止活化脉石;
5、利用在线pH计、电位计、泡沫影像分析系统等,实时监测并自动调整关键工艺参数(如充气量、药剂添加速率、矿浆浓度),使动态的浮选过程始终维持在最优化的窗口内;
6、加入选项药剂网特别研制的LF-11型氧化锌矿专用活化剂,对碳酸锌矿的浮选均有较强活化性。平均能提高3-7个金属收率。
LF-11型氧化锌矿专用活化剂系异构支链有机胺的膦化同系物经多种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对氧化锌矿起活化作用,无捕收性,呈淡黄色液体状,基本无味;有效活性达65%~80%,矿浆PH为10-11,易溶于水,属无毒、无腐蚀,有阻燃性,用量在300g—1000g/T,一般在球磨机入口加入部分,搅拌桶加部分,浮选槽加部分;配合-4、16型捕收剂(30g-100g)效果更佳。
本网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