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疲软、大宗商品普遍承压的环境下,铅价却逆势崛起,走出了一轮独特的上扬行情。截至2024年7月1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铅主力合约价格攀升至19580元/吨,刷新了近六年来的新高。此番涨势背后,核心驱动力源自供应端的原料短缺,尤其是废旧电瓶的供需失衡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推手。
近期,废旧电瓶的供应紧张状况进一步恶化。鉴于二季度为铅终端消费的传统淡季,铅蓄电池换新需求减弱,市场上废旧电池的产出量相应减少,使得废电瓶的采购难度显著提升。同时,随着铅价飙升至历史高位,废电瓶回收商普遍持惜售态度,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货源的紧张局面。
尽管二季度铅消费面临季节性淡季的考验,终端需求略显疲软,但铅酸蓄电池工厂的开工率却反常地高于往年同期,展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这一积极现象主要得益于铅酸蓄电池厂灵活的市场策略调整,通过扩大销售渠道,有效将成品电池库存转移至经销商手中,从而大幅减轻了自身的库存负担。
从产业链全局视角审视,废旧电瓶原料的稀缺已显著推高了再生铅的生产成本,导致再生铅供应量大幅收缩。然而,下游铅酸蓄电池厂的高开工率却持续对再生铅保持旺盛的补库需求。这种供需之间的紧张态势,成为了支撑铅价强势运行的核心动力。
行业专家指出,短期内废旧电瓶货源紧张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预计废电瓶价格将持续上行,难以出现回调。这一趋势为铅价提供了坚实的成本支撑。同时,再生铅供应的大幅减少与下游高开工率的并存,或将导致铅价在短期内呈现偏强震荡的走势。
多家研究机构分析认为,在供给紧张格局短期难以改变以及下半年需求旺季预期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铅价的高位运行态势有望得以延续,并预测年内铅价有望突破2万元/吨大关。
对于再生铅行业而言,废旧电瓶短缺既是严峻的挑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企业需积极应对原料短缺的挑战,加强与回收商的合作,探索海外回收渠道,以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铅价上涨的有利时机,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来源:广州期货、中国有色网、余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