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在精铜供应收缩预期以及大量资金涌入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铜价强势攀升至历史新高点。然而,随着资金陆续获利离场,加上精铜现货出现超季节性的库存累积现象,铜价开始掉头向下,步入下跌通道。到了9月份,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这一举措对铜价产生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但进入10月,特朗普在美国总统大选中成功胜出,他在选举期间承诺的一系列政策,引发了市场对于美国后续通胀加剧的担忧情绪。这使得美联储的降息路径可能放缓,美元指数持续上扬,对铜价盘面形成压制,致使铜价震荡下行。
从基本面分析,铜精矿的供应形势愈发紧张,这种紧张态势对冶炼环节的影响在2025年将表现得更为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铜价的下行空间。尽管矿端供应紧张限制了精铜产量的增长,但市场需求仅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所以在精铜市场中不会出现严重的短缺状况。若考虑到废铜的补充作用,以及矿端供应如果好于预期的话,精铜供应过剩的预期可能会进一步增强。倘若没有资金的炒作,铜价很难再次形成单边上涨的牛市行情。
在全球精铜供应层面,2024年全球精铜产量预计达到2627万吨,相比上一年增长2.10%,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刚果(金)和印度。消费方面,2024年全球精铜消费的增长主要由亚洲地区推动,虽然中国的增速并非最高,但依然是消费增量的主要贡献国家;印度则是精铜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传统的精铜消费大国表现出分化态势,部分海外发达国家推行的制造业回流等政策,促使海外需求从2023年的负增长转变为2024年1.1%的正增长。总体而言,2025年全球精铜市场的供需将呈现大致同步增长的趋势,产量增长幅度略高于需求,类似于2024年现货紧平衡的市场格局将继续维持。
国内精铜产量增速方面,2024年中国精铜消费量达到1495万吨,同比增长2.8%,增速相比2023年下降了2.5%,产消缺口为315.7万吨。2024年国内精铜消费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增速基本符合预期。尽管二季度铜价快速上涨至历史高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但随后铜价回落,下游企业执行此前订单的行为使得消费需求延后释放;此外,精铜对废铜的替代也为消费增长贡献了一部分额外的增量。
综合生产、消费和进口等多方面情况来看,2025年全球铜精矿市场仍将处于供应短缺的状态,这对国内的原料进口十分不利。同时,废铜进口量可能会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而减少,国内精铜产量预计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
综上所述,国外政治生态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大,而国内政策方向则偏向积极正面,并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从基本面来看,矛盾相对有限,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削弱了铜价单边趋势性变动的可能性。在不考虑系统性经济或金融风险的情况下,按照正常的市场发展态势预计,2025年铜价将陷入较大区间的震荡或者双向波动,整体呈现出“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运行态势。
来源:本网综合中国有色网。中国有色金属报、北京安泰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