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价在五月底经历了一轮剧烈的V型反转,其背后核心推力来自缅甸佤邦锡矿复产进程的反复。尽管今年初市场便对该矿区重启抱有期待,但直至4月下旬,佤邦中央经济计划委员会才正式发布复工复产文件,而实际推进远未达预期。5月末短暂的价格回落源于复工传闻,但进入6月后,矿硐修复滞后、巷道完成率不足50%,加之炸药与选矿药剂等关键物资价格飙升,导致复产进度受阻,锡价随之迅速反弹,凸显供应脆弱性对市场情绪的支配力。
全球锡矿供应体系正面临多重结构性挑战。佤邦矿区虽启动许可证办理流程,但新规大幅提高开采费用,中小选厂受成本挤压可能被迫退出,规模化企业虽具优势,全面复产仍需至少两月。与此同时,另一重要产区刚果(金)Bisie矿3月因武装冲突停产后,虽于4月分阶段复产,但其年产能占全球6%的缺口已暴露资源国地缘风险对供应链的冲击。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资源枯竭趋势:全球锡矿静态开采年限已不足15年,传统产区品位下降、开采成本攀升,中国作为最大生产国(占全球产量45%)资源开发强度远超合理阈值,加剧长期刚性约束。
需求侧呈现“传统承压、新兴支撑”的分化格局。锡化工约占消费总量20%,其下游PVC与房地产关联紧密,而1-5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2.9%,制约该领域增长。但占消费40%以上的锡焊料需求强劲,尤其在半导体与新能源领域:半导体产能利用率2025年一季度达95%的历史峰值,AI算力扩张持续拉动电子焊料;光伏组件产量维持近50GW高位,叠加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速,共同构筑需求韧性。值得注意的是,贸易摩擦对消费电子出口的潜在抑制仍需警惕,但结构性增量目前仍主导消费方向。
库存变化进一步验证供需紧平衡。截至6月中旬,上期所锡库存处于近三年低位,且延续去化趋势。与之呼应,国内锡精矿加工费持续承压,云南、江西地区分别报12000元/吨、8000元/吨的 historical低位。若佤邦复产继续延迟,加工费可能进一步下行,强化矿端对价格的支撑。
综上,当前锡价的核心矛盾仍是矿源紧张与复产不确定性。佤邦实质性产出延后、资源稀缺性深化,叠加库存去化,使价格底部支撑坚实。尽管刚果(金)供应逐步恢复,但全球锡矿供应弹性已显著削弱。短期内,任何复产受阻或地缘风险都可能推动锡价快速上探27万元/吨关口,而中长期在绿色转型与半导体产业驱动下,供需缺口或持续赋予锡价上行潜力。
来源:本网综合中国有色网、广金期货、中华网、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