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逐步走出月初回调态势,出现明显反弹。CRB商品指数自8月6日的293.13点回升至25日的301.71点。其间能源与部分农产品走势偏弱,而贵金属及主要有色金属价格则呈现高位震荡,表现出较强的抗跌能力。
近期市场变化与美联储政策动向密切相关。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主席鲍威尔释放偏鸽信号,暗示未来可能降息,这一预期对房地产与制造业带来积极影响,并有望从投资与消费两端提振大宗商品需求。与此同时,国内传统“金九银十”旺季来临,叠加房地产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有助于改善市场需求预期,为大宗商品价格提供进一步支撑。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可能在9月开启降息,这一判断不仅基于鲍威尔的表态,还考虑到其货币政策框架已作出调整——放弃原有的“补偿性”通胀策略,转向更为灵活的通胀目标管理,并弱化了充分就业与通胀之间的刚性关联。此外,特朗普政府推出的“大而美”法案带来财政扩张压力,降息有助于缓解利息负担。数据显示,截至7月,美国财政部利息支出已超1万亿美元,占财政总支出15%以上,利息压力显著上升,甚至引发评级机构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政治层面,特朗普对美联储施加的压力不断加大,近期撤换理事丽莎·库克即是一例,这进一步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担忧,也强化了降息预期。当前美国经济面临“滞胀”风险上升,尽管关税对通胀的传导尚存时滞,但高利率已对耐用品订单等经济指标产生压制,7月数据延续负增长。在此背景下,美联储可能采取“预防式降息”,以应对潜在的经济放缓和债务压力。
若美联储如期降息,叠加“去美元化”趋势和财政扩张,美元或将进入弱势周期。从历史经验看,美元走弱通常有利于新兴市场资产和大宗商品表现。资本可能重新流向非美市场,压低全球融资成本,进而提振实体经济与商品需求。尤其黄金、铜等品种与美元常呈负相关,在滞胀预期下或有较好表现。不过原油表现可能受限于OPEC+增产计划,其近期宣布恢复产量,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油价反弹空间。
国内方面,尽管面临外部关税压力,中国出口仍显示较强韧性,出口多元化和制造业升级成效显著。下半年财政政策预计进一步发力,基建和房地产领域有望改善需求。专项债的使用重心从化债逐渐转向项目投资,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缓解资本金约束;同时,多地楼市政策优化,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获得支持,有望带动市场企稳回暖。
综上所述,在海外宽松预期升温、美元走弱以及国内需求企稳向好的多重因素推动下,大宗商品市场仍有进一步上升空间。相关生产企业可考虑利用芝商所微型黄金、原油期货或国内对应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以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来源:中国有色网、中国有色金属报、广州金控期货、大有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