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中金黄金旗下内蒙古矿业全面复产的消息公布,此前备受关注的钼供应紧张局面得以暂时缓解。该企业因安全事故自七月下旬起停产四十余天,直接导致国内钼精矿及钼铁市场出现显著波动。尽管企业声称停产未对年度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但其引发的行业连锁反应却折射出当前钼市场深层次的供需矛盾。
这座大型铜钼矿的停产,使得月均近千吨的钼金属供应骤然减少,虽然该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约3.9%,但在本就趋紧的市场环境中,这一缺口被迅速放大。据市场数据,停产期间钼精矿价格涨幅接近15%,即便在复产消息公布后,市场报价依然坚挺,维持在高位区间。
从宏观层面看,偶然的停产事件实则暴露了钼市场供给弹性不足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尽管该矿停产造成的月供应缺口仅占国内总供应的1.5%,却导致全球供需缺口扩大约1.2万吨。这表明当前市场供需平衡十分脆弱,任何突发性供给干扰都可能引发价格剧烈波动。
钼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传统上,钼需求主要来自钢铁行业,尤其是特种钢和不锈钢生产。然而近年来,新能源行业迅猛发展大幅提升了钼的需求预期。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领域对钼的消耗量持续攀升,目前绿色科技领域已占钼总消费量的30%。每GW光伏装机约需5000吨钼,而电动汽车中高强度钢和超合金的应用比例提高,进一步推高了钼的使用强度。
与此同时,供给端却面临多重挑战。全球范围内,环保政策收紧和ESG投资要求使得矿业企业扩产意愿减弱,开发新项目的周期延长、成本增加。此外,资源民族主义抬头也影响了矿产资源的稳定供应,如刚果(金)延长钴出口禁令虽不直接针对钼,却提高了伴生金属的开采成本和合规风险。
展望未来,钼市场能否趋于平稳将取决于供给增长、需求变化和政策导向的多重博弈。在供给端,全球钼资源稀缺性日益凸显,绿地项目开发周期长、投资大,原有矿山又面临品位下降的困境,短期难以大幅增加供应。需求方面,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将继续支撑钼的需求增长,而航空航天、电子器件等高端制造领域对高纯度钼制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推升需求层次。
政策环境同样关键。资源输出国加强原材料出口管制,进口国积极构建关键矿产储备,这些政策干预可能加剧区域市场分化,抬高全球中游产业的原料成本。综合这些因素,钼市场中长期仍将保持偏强震荡格局,底部支撑明显。一旦出现新的供给中断或需求超预期增长,价格很可能再次冲高。
中金黄金铜钼矿的复产虽为市场带来喘息之机,但并未改变钼市场整体的紧张态势。钼作为能源转型和高端制造的关键材料,其市场波动不仅反映了短期供需变化,更揭示了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和资源约束长期化的深层趋势。在绿色革命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市场参与者需要更加关注资源稀缺性、产业集中度和新兴需求结构变化,以适应这一重要金属元素日益凸显的战略价值。
来源:本网综合中国有色网、钛媒体、中国有色金属报